close

悼 大中至正
紀念大中至正匾額正式走入歷史。我好奇蔣中正如果地下有知,會作何感想,會笑看這一切?還是對自己的影響力沾沾自喜?
從小陪伴我長大的大中至正,就此走入歷史,就跟蔣中正一樣,只會出現在歷史課本上,而且還是中國史、不是台灣史,未來提到蔣中正,恐怕會是威權的象徵,而那藍瓦白底的中正紀念堂呢?當然自動成為威權時代下的產物。

雖然現在正是我忙碌的期末考週,儘管我感受不到台灣的政治紛擾,但我還是有follow台灣新聞。看不到台灣電視新聞,但我清楚知道,各台頭條一定都一樣:拆除衝突切一條、中央地方互槓切一條、各黨領袖切一條,新聞切個十幾條不是件難事。身處在異鄉的我感受不到那股跑新聞的沉重壓力,我可以想像各台同業是如何飆髒話大罵這些政治人物,大家又是如何上完晚班接早班,一條發個五到八條新聞。

等我明年回台灣,就再也見不到大中至正這幾個字了。從319槍擊案之後,我就對台灣這個寶島嘖嘖稱奇,沒有不可能發生的事情。明年回台灣,藍瓦白底的中正紀念堂會不會變成一棟紀念台灣民主發展,上面還寫著:有夢最美、希望相隨的綠建築呢?

幸好出國前,有跟大中至正照相,勉強澆熄我對這整件事的怒氣。



這篇寫得真好,讓遠在天寒地凍芝加哥的我,陷入思考

中國時報 2007.12.08 
「大中至正」的深義拆不掉
林諭林/特稿

一塊牌匾,值得付出流血的代價嗎?在記者受傷之後,「大中至正」四個大字,順利拆卸,走入歷史。空蕩蕩的牌樓下,有人哭,有人笑。

在哭與笑之外,還有不少人在網路上,用創意與幽默,為留白的牌樓設想花招。他們建議留白之處不妨搞個LCD,採用承租制,藍的可租來打上「大中至正」,綠的租來打上「自由廣場」,同志團體不妨和解共生,打下「彩虹廣場」,百貨公司高興的話,還可來個「跳樓大拍賣」。這是這兩天網路流傳最熱門的話題,搞笑的背後,其實反映的才是「自由」的真精神。

牌匾本來就只是一個象徵,「大中至正」是精神、態度、人格,靠的是氣、是骨,不是一塊牌、一個匾,沒這骨氣的人,就算掛再多匾都無用;有這骨氣的人,就算沒這牌匾,都不改其志!

為了一塊牌匾,絕對不值得付出流血代價。媒體記者受傷,已再度見證「政治撕裂社會」的苦果。「大中至正」卸下了,被政治人物撕裂的社會傷痕,還是得靠台灣人民自己撫平。冷一冷,靜一靜,「大中至正」就在心底,不在牌樓之上,民主之路沒有走不過去的道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麥 的頭像
    小麥

    主播麥玉潔的育兒生活筆記

    小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